環境網站ENN 28日報導,一項針對全球海產的最新分析發現,世界各地的海洋魚群都受到總稱為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」(POPs)的農工業汙染物所毒害。

研究共同作者、生物學家山汀(Stuart Sandin)表示,「根據這些從全球蒐集而來的最佳資料,我們可以說,POPs存在於任何地方及任何海洋魚種體內。」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研究-各地海洋魚類皆受有毒汙染物影響-025600696.html

研究主要作者波尼托(Lindsay Bonito)說,「這意味著你今天吃的魚種,跟你爸媽當年所吃的同種魚來相比,牠們體內所含的多種POPs濃度剩下大約50%。」「不過,你還是有機會吃到跟你父母以前所吃的相比,受到同等污染的魚片。」

研究:各地海洋魚類皆受有毒汙染物影響

這項研究分析了1969至2012年、數百篇經同儕評審過的文章。被分析的汙染物包括較「老牌」的化學物質─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(DDT)與汞,以及較新的工業化學物質,例如阻燃劑與冷卻劑等。

不過,這份研究也發現,可食用海洋魚類體內的POPs濃度並不一致,不同地區、不同群魚的體內POPs濃度相差可達1,000倍。研究團隊也發現,在1車貸980年代,不同種類的POPs平均濃信用貸款度都明顯比現在要高,每10年濃度約會下降15%到30%。

不過,這項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(UC San Diego)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(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)團隊所做的研究也發現一項「好」消息─過去30年來,海洋魚類體內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。

這份研究已於28日刊登在學術刊物「PeerJ」上

車貸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
B33965749642D7F2
arrow
arrow

    u00gw0im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