惡性皮膚腫瘤疾病中,皮膚基底細胞癌,好發於膚色較白人,年紀愈大發生機率越高。除此之外,皮膚癌還可分為鱗狀細胞癌、黑色素細胞癌。懷疑是皮膚惡性腫瘤必需依賴切片進行判斷。許多皮膚腫瘤雖是良性,然而病灶若有邊緣不規則、不對稱、顏色不均、突然增大或癢痛、容易出血,需由皮膚科醫師檢查,或甚至要切片。

皮膚如果長期潰瘍,容易出血,需留意是否為皮膚癌。北市聯醫皮膚科主任醫師潘企岳表示,如果突起物出現邊緣不規則、容易出血,快速增大或癢、痛,需就醫檢查。皮膚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,病變細胞來自表皮基底層或毛囊最外層細胞。發生率約每年每十萬人中數百人。

企業貸款

皮膚長期潰瘍易出血癌變機率甚高

邱醫師表示,像是惡性腫瘤或是褥瘡造成的皮膚反覆潰瘍,比較會有臭味。長久臥床,且未能時常翻身者,褥瘡的地方會有黑色的壞死組織卡在上面,而有臭味。

這種皮膚癌雖然不易轉移,但是會逐漸擴大並個人信貸侵蝕周邊組織,且伴隨皮膚癌的潰瘍不會癒合,容易引起細菌感染。治療方式依腫瘤大小、深度及部位而不同,主要為刮除電燒及手術切除,治癒率大於9成,術後應追蹤至少5年。

彰基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醫師表示,下肢反覆潰瘍、傷口兩周以上未能癒合的話,則可能為慢性下肢潰瘍,常見的原因有:外傷或合併有細菌黴菌的感染、神經功能異常,像是糖尿病患者、靜脈曲張、動脈/靜脈血液循環不好,抓個癢傷口就不會好、吃藥過敏或是自體免疫問體,造成血管發炎、惡性腫瘤潰瘍、褥瘡(常見於下肢腳踝、大腿髖部。

潘企岳指出,基底細胞癌臨房屋貸款床表現最常呈現的是單一膚色或藍黑色結節,發生在陽光曝曬部位,像是臉部包括鼻子、耳朵,大小約0.5-1.5公分,結節中間常形成潰瘍、週邊隆起,藍黑色結節須和惡性黑色素瘤作鑑別。臨床表現其次為表淺型病變,大多產生在軀幹及四肢,呈現單一或多發性鱗屑性紅色斑塊,邊緣圍繞透明隆起顆粒,須和皮膚原位鱗狀細胞癌作鑑別,表淺型病變可能和砷化物有關。

若敷藥超過兩周後,其傷口仍未見好轉時,建議應就醫,做評估找出原因。像是糖尿病患者,要了解其血糖控制是否有達標,而不是只有看傷口照顧而已。

像是靜脈曲張患者,則建議應穿彈性襪、讓腳抬高、減少下肢壓力,若不做又常站或是未見改善時則須要動手術,下肢才能有氧氣代謝廢物。醫師表示,血液循環不佳,要的營養沒有,代謝物無法被帶走,會造成惡性的循貸款環。

另,像是下肢溼疹,抓破後不治療又抓,會造成惡性循環。即使好了又發作、又抓、不治療,很多民眾會先到藥局買止癢藥膏,若傷口持續兩周以上,建議應找醫師找出原因才負債整合行。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皮膚長期潰瘍-易出血癌變機率甚高-160000325.html

EC506BFC467AA9AA
arrow
arrow

    u00gw0im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